下载球球大富翁苹果版-49年,有人拿着报纸找鱼贩王光尧:你儿子王尚荣在青海当大官了
你的位置:下载球球大富翁苹果版 > 新闻动态 > 49年,有人拿着报纸找鱼贩王光尧:你儿子王尚荣在青海当大官了
49年,有人拿着报纸找鱼贩王光尧:你儿子王尚荣在青海当大官了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2:51     点击次数:153

【前言】

1949年秋天10月份那会儿,王尚荣担任着青海军区的副司令员,还有第一野战军的副军长,他正在西宁带着队伍,跟当地的军阀马步芳干架呢。

这天,有个在石首调关镇区委工作的小伙子,在翻报纸时,无意间瞅见了“王尚荣”这三个字。

这个伙计赶紧抓起报纸,跑到镇上卖鱼的王光尧那儿,乐呵呵地跟他说:“老王,告诉你个好消息,你儿子王尚荣在青海那边当了大领导啦!”

王光尧心里直犯嘀咕,琢磨着:我儿子明明叫王尚寅啊,啥时候变成王尚荣了?他猜测可能是区委那边的工作人员搞错了。

王光尧这个老爸,已经有整整18年没见过自家儿子了,而且他压根不知道,儿子王尚寅已经把名字给换了。

那时候,那位在区委工作的同志心里也没底。他就跟王光尧说,要不试着写封信去确认一下吧。

【王尚荣衣锦还乡】

报信的走了以后,王光尧心里头那卖鱼的劲儿全没了,他连忙把东西归置归置,急着往家赶。

回到家,王光尧立马喊来了那个稍微有点文化的女婿,跟他说,帮忙写一封信给远在青海的大官。

王光尧一边琢磨一边开口讲道,那封信大概是这样写的:王尚荣司令啊,我是在报纸上瞅见了你的名字,心里头觉得特别近。

十八年前,在我们湖北石首调关这个地方,有个年轻人,大伙儿都管他叫王尚寅,小名挺有意思,叫“九斤”。他的父亲呢,名字也挺好记,叫王光尧。

王九斤这个人啊,他是在1931年那会儿,跟着贺龙大哥一起投身革命的。打那以后,他就一直没跟家里人有过联系。我想问问,你知不知道有这么个人?

聊到这儿,王光尧的脸已经涨得通红,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,不停地往下淌。缓了口气,他又接着往下说。

要是王司令员和王九斤熟,或者你自己就是王九斤,那看到这信后,赶紧给家里打个电话吧。家里人都快想死你了。

在信的末尾,他又深情款款地加了一句:

“王司令,你当真晓得王九斤这家伙吗?”

王光尧把信寄走以后,他和家里人都眼巴巴地等着回信呢。王光尧每天在镇上卖鱼的时候,总是不住地往送信的人那边瞅。

大概过了一个月左右,那封信总算是收到了。信里头讲,副司令员王尚荣,原来就是以前从石首出来投身革命的那个王九斤。

王尚荣这些年心里一直惦记着老家。但革命工作还没干完,他可是我党和军队里的大领导,哪能说走就走,离开自己的岗位呢?

听到儿子有了消息,王光尧心里有了个主意,他决定和有点文化的女婿一起,动身去西宁瞧瞧那多年没见面的儿子。

没过几天,他俩拎上家里那边的土货,从调关动身了。先是乘船在水上漂了一段,然后又换乘火车,一路摇摇晃晃的,好长时间之后才终于抵达西宁。

在西北那片辽阔的荒地上,王光尧终于和他18年没见面的儿子王尚荣碰面了。

虽然父子俩能再次见面真是让人特别高兴,但王尚荣手头有重要的事要做,他简单地跟儿子聊了几句后,就赶紧去忙工作了。

老爸看着他渐渐走远的身影,心里头满是心疼的感觉……

1950年年底的时候,王尚荣接到任务回到北京,他需要跟中央军委详细说说跟马家军打仗的那些事儿。

后来,上面领导跟王尚荣说,安排他到南京军事学院的高级班里去学习进修。

王尚荣打小家境就很困难,压根儿没条件上学读书。这回能有个深造的机会,他心里头别提多乐呵了。

这天,王尚荣自个儿找到老领导贺龙,跟他聊起想去进修的事儿。贺龙一听,立马拍了拍他的背,鼓励他好好加油。

贺龙特别认真地跟他讲:

尚荣,你得加把劲儿干好活儿,这其实是毛主席和党中央对你的一份看重和信赖!

王尚荣答应了一声,然后立刻给了个标准的军礼。

王尚荣正准备走的时候,被贺龙给喊住了。贺龙心里琢磨,南京军事学院的新课程,开课还得等上好一阵子,不如就借着这个机会,让王尚荣回家探望探望亲人,咋样?

贺龙就对王尚荣说,要不他回家乡看看,现在情况比以前好多了,是时候回去孝敬孝敬父母了。毕竟,谁没有爹妈呀,谁没有亲人挂念着,人的心都是软的,懂得感恩。

王尚荣心里头真是暖洋洋的,贺龙对他的那份关怀,让他特别受触动!

12月7号那天,王尚荣带着老婆孩子,还有几位工作人员,总共七个人,一路奔波后赶到了调关。

那会儿,现场可热闹了,大伙儿都兴高采烈地叫着王尚荣的“昵称”。

半道上,王尚荣偶遇了已经上了年纪的老爸。到了这个份上,王尚荣直接跪在地上,大声地喊了一句:“老爹。”

回家后,王尚荣再次见到了老妈。他们俩紧紧搂在一块,眼泪哗哗地往外淌,停不下来。

这时候,王家的院子里挤满了村里的左邻右舍。

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,安保人员琢磨着怎么劝动一些人先撤走。

碰到这个情况,王尚荣连忙喊停:

没问题,都是邻里乡亲的,他们爱来多少就来多少,咱们都热情招待,哪有主人把上门的客人往外撵的道理呢?

第二天,王家摆了长长的宴席请客。几位长辈都去跟王光尧表示祝贺,说些吉利话。

王光尧老爹啊,真是祖上有德。你儿子现在历经艰险,平平安安不说,还风光地回到了家乡,这事儿真值得好好庆祝一下!

王光尧听完之后,心里头那个高兴啊,一个劲儿地说着感激的话。

王尚荣在老家过了几天后,就得回北京去了。要走的那天,他拿出自己的皮袄给老爸,让他冬天能暖和点。

然后,他又给家里人还有其他亲戚分了几件从青海那边带回来的羊皮袄,说是那边的特产。

王尚荣想给老妈减轻点负担,就给了她一百块钱。

那会儿,这笔钱可真是不菲,相当值钱。

爸妈总是担心远行的孩子!王光尧为了表达他对贺龙教育他儿子的感激,专门跑到镇上挑选了些当地的特色东西,接着让儿子给贺龙送去,以表谢意。

王尚荣爽快地就点头同意了。

真没想到,那次分别,竟然就成了永别!

【王尚荣最后一次回乡】

1959年春天,4月份的时候,王尚荣已经当上了总参谋部作战部的部长,他再次回到老家探望亲人。这次回去,他有一个挺重要的任务,那就是去给已经过世快一年的老爸上坟。

回到家,王尚荣赶紧问妈妈爸爸到底是怎么没的。

说起来,王光尧因为工作太拼命,身体早早就出了不少毛病。

1958年那会儿,他正在洗澡呢,突然间就生了病,没救过来,人就这么走了,享年66岁。

那时候,王尚荣正在西藏前线忙着指挥打仗,因为战事吃紧,没法回家。他就给弟弟王尚桂打了个电话,让弟弟帮忙处理父亲去世的事情。

另外,他给家里汇了150块钱,用作丧葬费用。

第二天,王尚荣带着老婆一起去给老爸扫墓,那墓在离家大概8里远的罗盘山上。他按照家里人的指点,去店里买了些鞭炮和祭奠用的花圈。

站在老爸的墓碑旁边,王尚荣眼里含着泪,大声喊道:“爸爸,儿子现在才到,真是来晚了!”

办完爸爸的丧事后,王尚荣在大家的帮忙下,慢慢走回了家乡。

这时候,有个自家的亲戚听说了王尚荣回家的消息,专门从老远的地方跑过来,想找王尚荣帮忙,希望他能给在北京找个工作。

王尚荣直截了当地跟他说,想在城里找工作挺难的。听说国家正计划把一部分人从城里迁到农村去。

王尚荣说,就连他自己的亲弟弟王尚桂,也没那个本事把人带去北京。

听到这番话后,那位亲戚只能无奈地走开了。

这次回老家,王尚荣待了整整5天。要是算上他头一回回来的那6天,时间真的是短得可怜。

王尚荣为了国家、部队和老百姓,真的是拼了命地工作。他爸妈特别理解他,对他的选择百分之百支持。

王光尧心里头那个美呀,因为他家出了一个给新中国立下大功的勇猛儿子,这事儿,简直就能让他乐开花,倍儿有面子!

说历史那点事儿,我每天都给大家带来新鲜的历史文章,希望大家能赏脸关注下我!



相关资讯